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9 U& j" w3 M0 }; Q
* l1 ~! D, ^: b+ \* ]% Q. q
0 H; `. K+ k+ d/ q/ E L. D
, e; n6 v* B+ V
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2 E; L# D7 x/ ?" i+ N. E
3 N! g1 N7 \& H1 q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& H+ D! V1 L7 r2 S
! |. ^, l7 m5 r1 r( G/ o6 O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6 h) y) H/ }" x0 `5 p
# n- ~/ @) ~9 F6 Z
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
0 l* Q$ J! s- b3 D$ @* C8 y- f% X7 ^2 ~4 b
神奇的18小时
3 e& \" H9 g" T: R, R4 v) z% J+ S8 H1 M( W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; M s2 C6 \; ~" M$ T# U& y
" f1 F+ ]9 G4 y! U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
1 y3 n0 |. e l3 b8 y$ P c) ? ?! l7 r* ~
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: |& O$ U( J8 E
6 o7 g2 v4 U- F4 ?- B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9 i2 I1 {+ H; M; E5 Q" u
6 i( y( g6 [, U3 w' I. t, {: ^+ ^0 A
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
; h, ~7 r0 U+ X) Z% E" B
* S% g u& h5 z* v2 g7 O: E/ d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/ k5 l9 @- h/ W* {1 n2 U' y
) c- V8 l! N, v' Z; N
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1 Y& w3 f+ B7 K5 K$ ^& i" [
0 F( F1 E( `+ r0 o4 Y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3 B* I, p. w! |' u
+ D: [8 D( q: a. a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: S: n* ]8 K7 o; O" Q
. s+ e* g% @0 p& c. S/ B6 b/ s# F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* x/ b( N n' y3 q3 q$ b7 {
2 E* F6 K& d$ X1 e
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
" E! B3 d3 P0 B! V/ ^
/ p" c$ z3 w$ [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
+ T6 l$ t8 h/ |% @* ^0 `: p; z/ M( Z, L' v
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 u0 }, Z, M8 s+ B7 s
0 h! }) c: H% `+ C4 Y
室温超导是什么?- j/ Z8 p( l" d% b8 J1 ?! V
. I# g8 s b7 Q7 C" T
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
4 K1 \9 P3 ~. p* M6 T( ]. z/ { Y7 b/ z8 O5 F$ c. N! o5 Y
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5 M* t" L: X* h* A5 V
+ M5 d. I/ e5 P( B* t& D0 a8 l
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
/ }% r0 V0 z. k: l5 j6 r& l' m
; t6 F z. Z2 u$ H7 N M+ x9 h; B9 w+ e- d8 b
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
7 S3 ]- p: n/ m j2 g' Y* k& i. E4 ? ?) D) R
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% K+ K: ^. _( s+ u/ |+ _' Y. J
9 P; M: `+ X( c$ X# Q0 ?; X. ~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2 Q9 W# h' L% K" e5 |
6 ?) @: H. ^8 o: P3 I& ]# c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
& @- `$ J& ]: k% H/ y2 i V" R5 ^" Y: q; V; m$ M
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# z+ x2 `- N# J' G, i$ C/ C
0 F3 e& f5 _$ d. ^7 L
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
! _/ n3 a" E' E+ `' S+ m& w( o0 u) Q) K4 ~3 T- P5 a
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% [7 Z- @4 k& Z+ ~8 `' p* b1 l
/ e/ ~& K7 P5 E
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. ]) _ `- b: [
7 L9 T1 x' M2 _8 p
继续寻找星辰大海
$ R0 L3 g0 m7 n, E3 s0 r9 U1 H: x" g3 h! Y0 v
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
; B, d f- Z3 Y3 N. y
9 V6 g6 V* s1 W( y2 h3 Q G, d, B# v! J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/ a( U6 O' j8 \& s( n& a
/ E) s8 g% H* \4 T1 }) [( d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
$ ~* O6 J3 b. ]9 ?3 F9 S& z! }, d, |" ]1 }* L2 c! ]
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
2 f- ~ G1 t. V B, g& N1 j7 i2 |: C% J# C3 ^3 ~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
/ A: [4 X0 b q8 V( Z6 e& ?8 g+ c% f
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/ P3 ?8 ]: A( D( _, h# u. r
3 l7 b4 c. [3 J8 h8 y; j. A
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
. _6 u# g8 N* z8 {1 r
# X3 {2 h0 \, @% s4 O/ S# s2 T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
. `# g4 Q# P! K2 K' a6 d, i: {+ U! z4 p# {
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
' w7 W% R' L: J9 G; e
* | |- v, b* z$ P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
4 h8 j1 t! e1 U# B: B. j' P( ~5 f$ o3 T1 K0 s1 b3 Y0 H
& K, o# Y% D9 h' u
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