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0 G' [$ F5 M( x+ A2 q2 i2 s& \1 ~/ |% @/ w3 ~1 a9 U
+ p; q9 ]5 {; I/ ]8 @& M/ i, \
7 j- H, q% T. q6 x g“这两天不少新能源群都炸锅了。”
, J$ {0 {0 d5 C' Z& v/ F! W$ Y$ b3 I/ q z5 o
这一幕,陈珂历历在目。他任职于北京一家投资机构,关注方向便是新能源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8月1日下午开始,室温超导引发的狂欢从科研圈开始,迅速荡至一二级金融圈。
' L( w' r$ N8 C5 i! T- [6 {& t; s# s: G* ~! L. p7 @
最新消息,韩国研究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,但热度仍在。甚至,已经有VC收到了“FA兄弟发过来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”。
; m. r- V: L3 @! L, }, o! w
! ?5 W2 C% Z6 p4 J' D昨日,某投资机构在腾讯会议发起了一个室温超导专家交流会,人数直接爆满。而更直观的是,市面上核聚变项目的融资讨论明显升温了,甚至“有创始人连夜修改BP加上超导相关概念”。
5 H9 {/ e/ q9 ?6 L z- Z n# f# _$ K; c
神奇的18小时3 a3 a8 r5 ?8 J g
. ^* [# r2 C: _# ~
900万人在B站“见证历史”8 Z* t# H+ Y/ |; ? o
% M* |: x* l& t1 V如今回头看,这场风波一波三折。. }& r N0 A+ ?) k
; @ y# {" W) R2 _$ w ^# }
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始末:十多天前,韩国研究团队将关于LK-99的两篇论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,并宣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——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)”。. U& ?- t1 P2 r; [
1 B" W8 T4 k* @* R6 b6 m
用大白话来说,这种材料制备方法十分简单,被戏称为“古代炼金术”——将几种含有铅、氧、硫和磷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在一起,然后在高温下加热几十个小时,粉末发生化学反应,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-磷灰石晶体。+ y b% k( {' o# Z
1 r; `- u0 L, S
此后,国内外十数个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、复现。最高潮是8月1日,中 美俄高校实验室几乎同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成果——
% z: r( }# u. ~7 a A
: |; m7 O; B/ W0 H2 K* e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简短分析称,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,LK-99为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大;而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-99晶体,在twitter上发布。3 ?) a9 T& R7 ]
4 o; Z1 Z7 T: V( D W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的团队,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并复现了其抗磁性。有趣的是,该过程首发在B站上,最新播放量达900万。
, L0 H9 F3 C6 w. ~+ f0 |! `
3 Z- V8 F8 J. O. q: M# k4 P$ {! |一时间,室温常压超导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席卷。资本市场最先做出反应——8月1日美股开盘后,美国超导股价飙升,盘前一度大涨超140%。在近5个交易日内,该股累计涨幅已近130%;而A股方面,8月2日,超导概念开盘大涨。
* D% v! f+ V7 `6 j9 \" I+ W
$ o( {' O1 o9 W4 e但热度还未持续多久。几乎同一时间,韩国一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,论文存在缺陷,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,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。随即,A股超导板块应声下跌,从开盘的8个点,到收盘只有3.3个点。
( T& W3 p4 W ]- b9 v. ~" C8 I9 t# D% O- G- p" r9 \
这一幕也被不少人戏称,“从8月1日收盘到2日开盘,第四次工业革命仅持续了18个小时。”# v7 z$ c S* `% k8 h I$ `1 D
: j7 v; b I8 t3 ^4 Z
喧嚣渐渐散去。曲阜师范大学的实验结果显示,LK-99具有抗磁性,但未发现零电阻特性;东南大学团队在110k(零下160度)下观察到零电阻现象,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证实LK-99就是室温超导。
0 D: H6 M ?9 _( ?: v5 q# D) K" N) h r
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。一位专注在超导领域的教授匿名分享道:“超导必须满足2个条件:第一是零电阻,第二是抗磁性。现在只满足了室温抗磁性,都尚未测量到零电阻。其实,室温抗磁性材料并不稀奇,青蛙在9 Tesla的磁场下也能悬浮起来。”
; c. w- B0 K7 V, G( ?! @' i! B5 g, D% X" |4 m
目前,这场围绕着室温超导展开的风波虽渐渐平息,但讨论仍在继续。) F. y7 B$ B- Y H9 L3 Q5 ]# U
# [! X0 F# l" |1 ^( C: Z室温超导是什么?- \+ L9 X9 t; f0 S# u
/ d% i$ W/ Y# [- B8 I! j, y
核聚变项目的融资忙起来了 X) h) o9 `! V7 w6 U9 }8 w" k
( w+ @) X+ [2 m# Y: u. `! u那么,被寄予厚望的室温超导究竟是什么?
+ S+ \7 f+ Z, N# s1 h1 i! I Z d/ h6 O5 }$ A4 c
先来了解下“超导”——这是导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出现电阻为零的状态,理想的“超导体”往往还具有抗磁性、高密度载流能力等特性。而室温超导体又称常温超导体,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。因超导体具有“零电阻”的特性,亦即电流通过时,不会因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。因此,超导体将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产生极为广泛的颠覆性应用价值,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。
5 I1 J8 ^/ O) q: C' |0 l( M+ w% Y. A' k& J
_7 f4 f7 Q& p: O8 l
过去100多年,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“室温超导体”,而有关“室温超导材料”的研究被视为超导领域乃至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“圣杯”。 ~+ O, p9 O- {
9 P6 X }8 o4 ~1 a+ ]: k+ I1 ^
这可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。如果室温超导成为现实,将会引发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。总结业内专家的观点:这将在电力传输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; _7 t' N ? y# R$ o; N, y: R
( T) U; Q: }& ^8 o; l具体来说,超导材料可以在无电阻状态下传输电流,实现超长距离无损耗输电;超导材料产生的强磁场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等高速交通工具,新能源汽车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千公里,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方式;另外,室温超导还可以赋能医学成像技术,例如核磁共振成像,提升诊断效率。
: U; ^% \! l5 e/ ?- G9 N5 n0 z$ E+ t E5 w c
而最大的突破则体现在创投圈刚爆火的可控核聚变领域。室温超导的抗磁性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之一,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意义重大。
( }2 n8 x8 f% t* r( Z! S' I0 H1 n4 r6 q1 g: w
“超导磁体之于可控核聚变,就像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。目前,超导磁体以及低温制冷相关成本约占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室温超导顺利实现,并且满足现在高温超导的电流特性和磁场特性,将极大地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进一步解释道,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普及,将让人类摆脱能源焦虑,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大意义。, d+ ~3 P0 h% h% h" p
, p8 D6 E9 {- l6 } E
“超导火了,核聚变又开始了。”在此之前,可控核聚变已经在国内创投圈悄然升温,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笔知名融资。北京一家母基金直投平台负责人向投资界说起了一个细节——这两天密集收到了几份核聚变相关项目的BP,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确实往常罕见。”
2 T+ P1 G/ m, o/ ~1 W( v/ _1 r% C6 z
: A4 z, U$ J l8 D: t+ D也有投资人透露,一些核聚变项目都在抢时间窗口融资。毕竟,一旦人类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,一切科幻电影的场景也很快会走进现实。
+ o H/ y& U0 I: d ?
; s. Y2 L% ?7 D! ?谨慎乐观,抱有期待( K& t) _/ K( i8 Y# W
4 t% t' i3 e+ J( ?2 V! I- l9 W' C6 p
继续寻找星辰大海* D7 v1 ~+ v4 K% w% c- y& Y
. ]& w9 x! K9 ]' [ D% |( _1 M追求颠覆性创新,风险投资人历来最为关注前沿科技的进展。而室温超导,早已吸引着一大批投资人的注意。
- Y( \5 l2 U K% Q* q- @
' }( I- \9 Z; i9 o2 P9 q今年3月,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的盛会——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上,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宣布,他们团队在近环境压强下实现了室温超导。2 c, I( g/ Q: t* C1 L9 w
; l4 H- g* _" }5 p0 R
一时间,震动投资圈。当时,国内一些投资人冲进国内研究超导的实验室求证,“那几天,大家几乎都在聊这件事。如果被证实,那么投资人就先从高校抢项目。”陈珂记忆犹新。2 _. s3 j: [. G' v& }+ S% U
/ V6 o, q& ]- Y, k然而不久后,该团队就被国内多个实验团队发表声明质疑,发表文章也在质疑声中被撤稿。# @" H M* y Q- Z, o5 R* L2 Q/ E
0 r" ^+ M& l1 t. Y: ~0 h% s
直到这次风波,不同于二级市场的狂欢,VC/PE给到投资界的反馈十分一致:室温超导方向在短期内还不能落地,目前仍以观望讨论为主。
8 I) B7 p% c& ]. S8 d6 w
( e' _- U% @$ P' [* ? v正如米磊提醒:“韩国团队的研究结果还处于初步验证的状态,只是对抗磁性做了一些分析,对临界电流、临界磁场等特性还没有进一步分析。”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,不论结果如何,韩国团队的研究给室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,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性能更优良的材料。
( U1 g5 H' e( N* G
. i+ g% {1 r; k5 x7 e任何一项革命性创新都是一场漫长的征途。同样地,室温超导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远。“室温超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实验室被证明了,才能往实用化发展,进而再追求质量、稳定性、成本等性能和指标。”
1 x/ [+ w) b0 a B2 [# i
$ U7 ~% s0 _- ?& q9 u在硬科技投资人的眼中,室温超导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成本高、困难、技术限制、设备制造麻烦等问题,仍然处在开发和探索的阶段,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费资源的过程。. N2 j% H) ^/ J! }) Q# {
( L* Z( |$ t) [% d; `虽然观望,但大家还是抱有期待。关注新材料、新能源投资人已经第一时间找了圈内物理学专家,钻研相关资料、论文。“投不投先放一边,先搞清楚技术是什么。一级市场投资人属实是最爱学习的人了。”陈珂打趣说。6 r8 D$ [/ C' o% A2 v& w* l
0 ?' s+ z$ {0 x6 e7 i/ I/ Y. x末了,他打了一个比方——如今的超导材料就好像一片脆弱的蝴蝶翅膀,一旦技术成熟,它扇动的飓风将覆盖整个人类社会。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幕降临。
9 T, ?' v# U2 ?9 o" K, u3 g4 P/ N& u( O& f' c) V
5 N; @# X5 _- f( [' [来源:投资界 作者:张继文 |
|